2002年2月23日下午1点25分,由西安开往台北的两架港龙公司的专机降落在桃园机场。十万多佛教信众在几公里长的马路上摆设香案,供奉鲜花、果品,齐诵佛号,上万人跟在车队后面三跪九叩,顶礼膜拜,数十家电台、电视台24小时全程直播……。这就是陕西扶风法门寺佛指舍利赴台湾地区供奉的壮观场面。佛教在我国的广泛影响可见一斑。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至5世纪的古印度,其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前565-前485),佛教界一般尊称为释迦牟尼或佛陀。佛教产生后逐步从印度次大陆扩展,南传东南亚,北传中国及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地,并迅速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佛教传入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是在公元前2年汉哀帝时。先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现在的新疆地区,然后又传到内地。1998年,中国佛教协会举行了一系列活动,隆重纪念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我国佛教由于所译经典的语言文字、流传地域和民族等的不同而分为三大语系,即汉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巴利语系佛教,或分别称为汉传佛教(汉地佛教)、藏传佛教(又俗称喇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各语系在其内部形成了众多的派别,在不同的地域和民族中流传和发展。汉语系佛教属北传大乘佛教,传入内地之初,被视为类似黄老道的神仙方术,佛类似神仙,信仰者主要是社会上层人士。这一时期佛经的翻译和传讲常借用当时流行的道、儒的思想和词语,有很强的依附性。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已经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佛教界人才辈出,佛教独特的教义也在这一时期被真正显发出来。隋唐时期,佛教基本完成了中国化进程,进入鼎盛时期,形成了诸多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宗派。很多宗派日渐深入民间,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壮观场面。宋代以后,佛教总体上是由盛转衰,逐渐与儒、道融合,由官方宗教进入民间信仰。藏语系佛教也属北传的大乘佛教,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青海、甘肃一带藏族、蒙古族和裕固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目前,我国藏传佛教有僧尼12万余人,活佛1700余名,寺院3000余座。在我国,藏族基本上是全民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几乎家家设有小经堂或神龛。在西藏和其他藏区处处可以看到善男信女悬挂的经幡,堆积的玛尼堆。拉萨大昭寺等一些著名寺庙内外,挤满了磕长头、转经、朝佛的信教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