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有哪些礼仪?
1、合十
亦称合掌。其形状是两手当胸、十指相合。合十为礼,以示敬意。对佛法信众言,这是最熟识不外的呼唤方法,合十的动作,不仅能够到达收摄表面的作用,也给人一种谦和的印象,是佛教徒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礼仪之一。
除了碰到人能够合十表现问候、打呼唤之外,假如经由法师身旁、或穿梭大殿佛前,也能够合十的姿态,稍稍欠身经由,表现本人的礼貌与尊崇。此外,咱们写信时,用某某人合十作为信末署名,也是一种表白谦逊、恭谨情意的好法子。
2、操手
当咱们凝听长者大德说话时,也能够双手合十表现恭敬。假如说话的时间较长。则能够把手放在腹前。改成操手(放掌)姿态,这样也能让人摄心,不会散漫没精神。
详细法子为:双掌平放,手心朝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置于腹部前方。双手高度要适中,约为肚脐上方一寸,否则太高予人紧张严肃之感,太低又显得很没精神。双手不要贴紧腹部,否则看起来会很不天然。
3、顶礼
向佛、菩萨或上座行此礼。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舒两掌过额承空,以示头触佛足,恭敬至诚,就是俗话说的心服口服。
4、问讯
佛教徒素日在正式场所见到师父或长者大德,能够心服口服行跪拜礼,但假如师父正在行走,或在吃饭、讲话、演说时,则能够用问讯的方法代替,同样能表白忠厚的情意。
首先忠厚地合起双掌,眼力瞩目中指指尖。而后向下哈腰约九十度,当要直起身子来时,合十的双手也同时变换姿态。以左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盖住右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大拇指指尖微微相接触,食指尖也微微相接触,食指与大拇指刚好略呈三角形状。此时,双手的姿态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就犹如向佛菩萨供花一般,充满了恭敬祥和。双手维持这个姿态经由胸前,不时举高到眉心(但不触到额头),这也表现把佛菩萨供到顶上,有着忠厚、恭敬而谦逊的立场。随后再微微将手放下,到胸前回复合十姿态,而后放下双掌。
5、功课
在寺庙里,僧尼天天的选修课为朝暮课诵,又名早课、晚课。一般,寺庙在早上4时就打催起板(起床号召),僧尼盥洗完毕,齐集在大雄宝殿,恭行礼佛,听候大钟大鼓完毕声,群众齐诵早课:《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经》等。晚课在下昼4时左右,僧尼齐诵《阿弥陀经》或念《八十八佛大忏悔文》,以及蒙山施食等。
6、过堂
僧尼吃饭都要过堂,晚上、半夜到五观堂或斋堂用食。五观之意为:一是思念食物来之不易,二是思念本人德行有无亏缺,三是防止发生贪食甘旨的念头,四是对饭食只作为疗饥的药,五是为修道业而受此食。
在过堂时,住持和尚坐在堂中的法座上,僧众在两边就座。饮食之前,先要敲挂在寺庙走廊上的大木鱼(梆)和云彩型铁板(云板)。梆是吃饭号召,又叫长鱼。鱼日夜均不合眼,隐喻佛徒修行也应精勤不息,夜以继日。吃饭两头,假如需要添饭菜,应将空碗送到桌边,由斋堂服务员添,不可出声叫嚷,碗筷应摆在桌边放齐。如住持和尚的筷子搁在碗边上,表现他要对群众讲话;筷子放平,即不准备讲话。过来,大寺庙因僧众较多,多用过堂局势吃饭,并施行分食制。如今一般小庙,人数不多,多驳回四菜一汤共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