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自在尊者

"

德自在尊者为古印度的生殖神,梵名为摩诃首罗,摩诃意为“大”,首罗意为“自在”,在《西域记·健驮陀国》有记载。

德自在尊者——五百罗汉第贰佰玖拾叁尊

德自在尊者——五百罗汉第贰佰玖拾叁尊

德自在尊者:修行之人应怎样调整心态

修行是成佛的一个重要过程,只有用心去修行才能走上成佛之路。但是在修行的过程中修行之人也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这样不会给修行带来影响。那接下来一起来看看德自在尊者:修行之人应怎样调整心态的相关内容吧!

德自在尊者:修行之人应怎样调整心态

我们先来看这个“态”字,是心上面一个太。意思是,心量要大一点、再大一点,这就是调整心态。调到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心,就是诸佛如来的境界。所有的十方世界、恒河沙诸佛刹土都在他心里,这就是诸佛的心量。如来的舞台尽虚空、遍法界,所以我们赞佛:“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我们现在心量小到只有自己,那麻烦就大了。

有一个字,我想给大家拆解一下:若心里只有自己,这是个什么字?是忌讳的“忌”。若心里面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就犯了人生大忌。你犯了人生大忌,你这一生一定是坎坷的、黑暗的、烦恼的、不成功的,这个命就注定了!

德自在尊者:修行之人应怎样调整心态

分别心、妄心把我们本具广大的心变成了现在自私自利的小心,中国人把这种人叫“小人”,心量大了才叫“大人”、“大丈夫”。古人说“仁者无敌”,什么意思呢?我们看“仁”字,“仁”是两个人依靠在一起,这是古人在告诉我们,心里有自己也要有他人。推而广之,对所有的人都仁慈博爱,内心及外境没有敌对,这就是“仁者无敌”之意。

两个人在一起不能相容,是因为当中划了界限。画地为牢、画地自限,把自己的心量划小了。我们要通过修行和训练,把心的界限去掉,慢慢就会明白尽虚空、遍法界原来就是你自己。

德自在尊者:修行之人应怎样调整心态

以上就是德自在尊者:修行之人应怎样调整心态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修行之人有帮助。修行很重要,所以修行之人要重视,毕竟只有正确修行才能收获功德和利益。

...查看更多
德自在尊者:涅槃有什么意义

修行佛法并不容易,但只要师兄能用心去修,去领悟,那么对佛法的了解会更深。而且也只有用心修佛法,才能到达涅槃,才能证悟。其实涅槃的意义很重要,为能详细了解这方面的内容,下面一起来看看德自在尊者:涅槃有什么意义的相关内容吧!

德自在尊者:涅槃有什么意义

涅槃是梵语,正音为波利匿缚男,旧云涅槃,今顺古亦云涅槃。又名泥洹,或云涅槃那,皆音之讹略,或楚夏不同。旧译为灭度,或云寂灭、无为、解脱、安乐、不生不灭等,名虽异其义则同。今单举灭度和寂灭二义释之:灭度,即“灭”除烦恼,“度”脱生死的意思。寂灭,寂谓理性“寂”静,灭谓烦恼“灭”除。亦可说,证得“寂”静之体性,自然烦恼“灭”除;烦恼灭除,自然证得寂静体性。“智论”云:涅名为出,槃名为趣,谓永出诸趣生死,则亦可译为出趣也。

若据新译——玄奘法师则译为“圆寂”,此义比较来得完善,因为寂灭、灭度、解脱等译,不过仅约断德方面,言断灭生死烦恼。圆寂则统明智断二德。今略释之:

德自在尊者:涅槃有什么意义

具足一切福德智慧叫做“圆”;永离一切烦恼生死叫做“寂”。简单的说:即德无不“圆”,患无不“寂”。详细的说:即福慧二严做到圆满无缺(圆),三惑烦恼彻底清除,二种生死完全度脱(寂),永远不再被烦恼生死所困扰,回复“圆”明“寂”照的本有心体,而获到一种纯善纯美的庄严解脱。这就是涅槃的境界——圆寂。圆约进善方面言(成就一切福德);寂约灭恶方面言(断惑灭苦)。据此研究起来,圆寂似乎大乘无为的涅槃,寂静、灭度等为小乘涅槃。

要之,圆寂也就是指得“圆明寂照之真心”。因为它——真心——本具一切功德(圆),永离一切烦恼(寂)故。成佛即证此真心,故涅槃并非诸佛的专有品,不过凡夫一向为梦想所蒙昧,因此不能证得。所谓迷则颠倒梦想,悟则究竟涅槃。

德自在尊者:涅槃有什么意义

当知梦想,根本是由本觉真心而起的,我人如能灭一分梦想,即证一分真觉(如镜子去一分尘埃,即现一分光明),乃至全灭全证。至此则一切功德无不复归“圆”满,一切烦恼生死无不毕竟空“寂”,是证到大乘究竟涅槃的境界。

...查看更多
德自在尊者:佛教三宝为什么珍贵

在佛教中德自在尊者的影响力很深,不少修行之人都会选择供奉他。而且德自在尊者所讲述的内容也有一定深意,其中就包括佛教三宝的内容,他为众生讲述了佛教三宝的珍贵。为能更好的了解这方面的内容,下面一起来看看德自在尊者:佛教三宝为什么珍贵的相关内容吧!

德自在尊者:佛教三宝为什么珍贵

佛宝: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佛宝是指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佛代表着觉悟,觉悟宇宙人生真理,能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同时,在智慧、道德和行为上,都已经达到彻底的圆满。

佛教信仰的主要内涵在于向“佛陀”学习,此即所谓“学佛”;亦即以佛陀为导师,学习佛陀的慈悲、智慧、威力,及其殊胜功德,达到三觉圆满,万德具足,完成人格,成就佛道。

佛陀是具足自觉、觉他、觉满,如实知见一切法的性相,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大圣者。自觉、觉他、觉满,是“觉”的三个层次。

“自觉”,是本身对诸法实相有了正确的认识与觉悟,有别于凡夫的不觉与外道的错觉,因此又称“正觉”,这是声闻、缘觉二乘圣者所达到的最高境界。“觉他”,是菩萨们将自己所觉悟的真理转而觉悟他人,有别于二乘人的自觉,故又称“等觉”(遍觉)。

“觉满”专指佛陀自觉、觉他的智慧达到究竟圆满的境界,又称“无上觉”,有别于二乘及菩萨虽能自觉、觉他,但未能破尽见思、尘沙二惑。佛陀以无漏清净的智慧破除根本无明(无明惑),断尽见、思二惑,圆满菩提,成就佛道,始能成为“三觉圆,万德满”的圣者,所以也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佛陀”,意即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者。

德自在尊者:佛教三宝为什么珍贵

法宝: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佛依法而证悟成佛,“佛法”是佛陀所体证,所宣说的真理,但非佛陀所创造,《大智度论》说:“从缘生之法,无本性,无自性故,即是毕竟空。是毕竟空,从本以来,非佛作,亦非余人作。”

《杂阿含经》卷十二也说:“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

虽然“法”无所不遍,无所不在,但众生却被“无明”所障蔽,尽管有着了达“法”的能力,却难以善加运用。

佛陀在证道时,感叹“我所证法。此法甚深。难见难知。如微尘等。不可觉察。无思量处。不思议道。”

由于佛法需要自己亲自证得,而非他人施与,故佛陀初时证道时并未力求宣扬此法,但在梵天的劝请下,佛陀以佛眼观众生,见他们虽然根有顿利,习气不同,却都如生长于水中的各色莲花,已在淤泥中发芽生长,终究可以露出水面而开花结果,既然如此,当对其勤加栽培。于是佛陀便在世间开始了弘法之路,以自己所证悟的道理引领众生通往解脱。

德自在尊者:佛教三宝为什么珍贵

僧宝: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身难

僧宝是指严持戒律的出家人,僧宝是佛法住世的象征,是三宝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僧依戒住,僧住则法住”。“僧”是梵语“僧伽”的简称,意译为“和合众”,即指信奉佛陀教义,修行佛陀教法的出家人;亦指奉行“六和敬”,“和合共住”的僧团。

佛陀证悟前,世间尚没有修学佛法的“僧宝”,佛陀刚开始度化众生时,想起了之前的两位老师——阿罗逻和优陀罗。佛陀曾向他们学习禅定,但发觉这并非究竟之法后便离开了。这两位老师都算是当世之时最聪明的人,但在佛陀证道时,他们却已经身坏命终,长久住于禅定,无法启发解脱生死的智慧。

而后,佛陀在鹿野苑遇见了曾经一起修行,但因见到佛陀放弃苦行,于是便悻然离去的乔陈如等五人。此时,他们仍在坚持苦行,然而并未从中获得解脱。当他们见到舍弃苦行的佛陀如今相好庄严,令人见生信服时,便悉心聆听佛陀宣讲“四圣谛”的教法,之后各有证悟,而求出家成为比丘僧,至此便有了佛教的“僧宝”。

...查看更多
德自在尊者讲解什么是三昧

修行并不容易,想要顺利修行需要内心虔诚,也需要做到三昧。对于三昧修行之人是有一定了解的,但是对佛法不太熟悉的人是比较陌生的。 那下面一起来看看德自在尊者讲解什么是三昧的内容吧!

德自在尊者讲解什么是三昧

三昧,佛教用语,指禅定境界。系修行者之心定于一处而不散乱之状态。三昧是梵语(samadhi)的音译,也译作“三摩地”、“三摩提”。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三昧,可意译为定、等持、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息虑凝心等。三昧即心定于一处,故称定;远离惛沈、掉举而保持平等的心,故称等持;正受所观之法,故称正受;调整散乱的心使正直,故称调直定;正心之行动,使合于法的依处,故称正心行处;息止缘虑,凝结心念,故言息虑凝心。

德自在尊者讲解什么是三昧

此一将心集中于专一对象的精神作用,可分两种:一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即“生得定”,另一种是因后天的努力而使集中力增加,即“后得定”。前者靠积德,后者靠修行而得。心到达三昧的状态时,起正智慧,进而与所观境冥合,分明了知,而悟得真理,甚至于直接感见圣境,此称三昧发得,或称发定。可知,三昧是证悟(正见)的必须阶段。

然而对此三昧,各宗看法不一。俱舍宗以之为十大地法之一,唯识宗则列为五别境之一。而此二宗均以之为心所之一,认为心为此心所所摄持,故能住于一境,然而经部则认为心于一境相续而转,名三摩地;《成实论》主张三昧与心无异,即二者皆不许另有心所存在。

德自在尊者讲解什么是三昧

以上就是德自在尊者讲解什么是三昧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想要修行更顺利,就要虔诚,有耐心的去修,这样修行的结果也会变得更好。

...查看更多
结语

德自在尊者,即大自大天。为古印度的生殖神。梵名为摩诃首罗。摩诃意为“大”,首罗意为“自在”。是五百罗汉第贰佰玖拾叁尊,演绎为世界的创造者,居于色界之顶,为三千大千世界之主。以为护世八方天和十二之一,守护在东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