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快诵网
华严经快诵网
净土十疑论白话浅译 释净土群疑论 阿弥陀经宗要 净土女居士往生 净土探究
主页/ 佛学问答类编/ 文章正文

佛教与科学并不矛盾

导读:佛教与科学并不矛盾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宗教与科学是矛盾的,认为宗教的神学成分以及神创造世界与神主宰人类的命运等理念违背科学事实和科学精神,甚至有人将宗教斥之为迷信。实际上这种观点很偏激,宗教与科...
佛教与科学并不矛盾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宗教与科学是矛盾的,认为宗教的神学成分以及神创造世界与神主宰人类的命运等理念违背科学事实和科学精神,甚至有人将宗教斥之为迷信。实际上这种观点很偏激,宗教与科学未必矛盾对立,宗教也不一定就是迷信。不说别的宗教,单说佛教,佛教与科学不但不矛盾,而且佛教与科学的关系还非常密切,甚至佛教本身就是一种相当完备的科学体系。佛教的科学体系集中体现在佛教所强调的“五明”上。佛教的“五明”是指:1. 声明,研究声韵、语文之学;2. 工巧明,研究工艺、技术、天文历算之学;3.医方明,研究医药学;4. 因明,研究逻辑学;5. 内明,研究佛理。在世界各大宗教中,佛教是宗教意味最淡薄的宗教,也是迷信色彩最少且最具有理性精神的宗教,由于佛教是无神教,强调般若智慧与自觉觉人、自度度人,这就使得佛教不但自诞生之日起从未与科学发生过真正的冲突,而且与科学一直保持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佛教与科学之间之所以不存在矛盾冲突,这是因为佛教是科学原则在精神实践中的应用。如佛教强调的因果说、业报说具有理性精神,这些学说本身就符合科学精神,只不过它们谈论的是精神领域的科学定律。历史上,佛教与科学一直处于互利互惠的互动状态,一方面,佛教理论曾激发过无数科学家的科学想象和研究灵感,另一方面,现代科学的一些重大发现也正在不断印证佛教理论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佛教是正信和智信而不是迷信,佛教拒斥盲目的信仰,正如一位学者所言:“在有神论的宗教中,人是附属的被创物,永远处在上帝或众神之下,除非它们想要提高他的地位。与此相反,佛教徒则靠自己的力量提高自己,只要他愿意努力,想提多高就多高,佛教徒的精神从不受限制;无须牺牲思想和意志自由。这就是源于理解的正信优于迷信之处。

”(见《佛教伦理学》,第33页)

太虚大师曾论述过科学与佛学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现代文明的代表,即是科学。”(黄夏年主编《太虚集》,第328页)在《佛教源流及其新运动》中太虚大师提出建立以科学为基础的“科学佛学”,提倡人间佛教首先要破除中国传统佛教中的低俗迷信,“洗除一切近于‘天教’、‘鬼教’等迷信,依现代的人生化、群众化、科学化为基础,于此基础上建设趋向无上正遍觉之圆渐的大乘佛学。”(黄夏年主编《太虚集》,第228页)太虚大师认为,“佛学从觉悟而来,哲学从推理而来,科学从经验而来……科学愈发达,佛的真意愈显……科学是求物质的进步,而佛学是求心理的进步。”(太虚《佛学、科学及其他宗教之异同》)

佛教与科学的理念有很多共通之处。实际上佛法是人生哲学,它以理性的观点去阐释人生问题。如尤智表先生在《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中说:“科学愈昌明,佛教的教义愈发扬光大。……这是因为佛法的理论,都能透过科学的考验,故凡对于科学造诣愈深者,愈能解释佛经中素不能解的文义,从而知佛教中一切事相,在常人视为迷信者,都有其健而强的理论基础。”(转引自潘宗光著《心经与生活智慧》,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99页)佛教与科学的诸多共通之处以及佛教教义教理自身所包含的科学精神颇能引起科学研究者的兴趣,也许这就是学理工科的人比学文科的人更容易亲近佛教、信仰佛法的原因之一。

佛教不探究第一因,这是佛教与科学具有共通性的最明显的表现。有位佛学研究者分析说:佛教不象其他大多数宗教哲学,它从未强调第一因的观念,佛教不谈及宇宙和生命的第一因,而是根据缘起说谈论生命的相续,强调因果。佛教对人类感兴趣的形而上学问题不提供解释,也没有重视任何形式的宇宙论,神学在佛教中没有得到发展,这是由于佛陀思考的一切其目的都是为了探索人生之迷,使人类脱离苦难,而不是为了满足好奇。佛陀所言的一切都是为了解脱。佛教讨论的是一种解脱的方法。修行者所企及的是实修的见证,而非深奥的争论。这位研究者所言颇中肯,末学赞同这一观点。

基督教认为有第一因,第一因即是上帝,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世界和人类。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无异于承认生命有一个开端,有一个有限的过去。佛教则不承认第一因,象科学一样,佛教从来不关心对第一因的探究。佛教认为生命的流动呈现为一个圆圈,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端,不可能存在第一因;生命是一个流转变化的过程,流转变化的生命有一个无始的过去,而不是有限的过去。因此佛教认为探究第一因毫无意义,这种探究会使人沉迷于无用的思辨或理论,充其量它只能满足人们幼稚的好奇心,而对于人类脱离苦难不会有丝毫益处,相反还会直接有害于人类知识的进步。故此,在《楞严经》中当富楼那问佛陀这世界是怎么来的,第一念无明是怎么来的时,佛陀只回答说,无明来自明,没有再作进一步解答。 诠释如来藏的经典《圆觉经》也谈到“无始”这个概念,认为一切没有开始,因缘法无始无终,一切都是因缘幻化,在因缘变化里没有开端,即没有第一因。时间是虚幻的概念,因为时间概念是依据六根境界而产生的,离开六根境界就无时间概念。幻化的时间本来就不存在,所以,时间本身因不实在也无始无终。空间概念也如此。在无始无终的时间和空间中一切皆因缘而生,一切皆相互依存。依据缘起法,宇宙中的一切生命形成因果相续的圆圈,皆处于无始无终的生死轮回之中,在这样的因果圈中不可能找到第一因。佛教的这一宇宙观和时空观很接近现代科学对于宇宙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