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快诵网
华严经快诵网
入门须知 佛学常识 在家修行 佛与人生 佛化家庭
主页/ 佛学常识/ 文章正文

净土法门法师:恶补《弟子规》比什么都重要

导读:净土法门法师:恶补《弟子规》比什么都重要 净空法师:恶补《弟子规》比什么都重要 问:第二个问题,老法师常说,在修学的路上要专精,譬如常常说某某经典,或者是某某录音带,先看、先听上几百遍等等。这样的...
净土法门法师:恶补《弟子规》比什么都重要

净空法师:恶补《弟子规》比什么都重要

问:第二个问题,老法师常说,在修学的路上要专精,譬如常常说某某经典,或者是某某录音带,先看、先听上几百遍等等。这样的话给相当一些学人的暗示是,除此之外一切不对。学人最近很认真的学儒,老法师说蔡礼旭老师讲的《弟子规》先听上三百遍,可是学人发现台湾的徐醒民老师讲的《大学》和《论语》,更契合学人根机。徐老师是否台湾的大儒,也是老法师的同门,蔡老师在台湾也跟徐老师学过。《金刚经》云一切法皆是佛法,请问老法师关于修学专精,对某些人而言,是不是有一些偏颇的,容易被其误会和影响?

净空法师答:没错,你就有误会,你就受影响。方法是一个原则,这个原则适合于一部分人,不是适合于一切人;适合一切人的方法,那个很难,那个也很高,我讲的这个方法适合于初学人。我们自己想一想,自己在这一生当中学佛,学了不少年,为什么佛法最浅的效果转恶为善我们没有得到?我们还有恶念,还有恶的思想,还有恶的行为,这为什么?善恶的标准,我们用佛法里头最低的十善业,十善业我们有没有做到?为什么做不到?我们要找原因。原因在哪里?现在普遍的原因,没有耐心,就是心不定,没有长远心;还有一个是见异思迁,妄念多,自己没有主见,这都是我们不能成就的因素。对治的方法「戒定慧」,还是佛法里面讲的总的原则,总的纲领。

所以初学一定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古时候这个长时,长时还是有一定的时候,五年,五年的时间一门深入,五年之后才广学多闻。这都是根性利的,五年的训练他心定了,他在境界上能做得了主宰,不会跟着别人走,他有能力辨别是非,有能力辨别善恶,有能力辨别真妄,这个时候可以广学多闻,可以参学,没有这个能力之前不许可,只能跟一个老师。跟一个老师,受一个老师的指导,这就是戒;老师教你学的这一门,决定是一门,不会教你学两门的,这就修定,心定在这一门上。定的时间久了,自然开智慧,所以古人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什么道理?一千遍念下去心定了,智慧是从清净心生的,很有道理。你能不能把心定下来,一门东西学一千遍?

这我们要懂。

《弟子规》是基础,《十善业道》是基础,《大学》、《中庸》,四书好,都是讲做人基本的道理。在中国一千多年来,是中国人必读之书,念书人没有不读四书的。但是你要晓得,你读四书能不能依教奉行?不说别的,《论语》头三句你能不能做到?「学而时习之」能不能做到?学而时习之这一句话,就是我们常常讲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所以他才有「不亦说乎」。那个悦是法喜,我们佛门讲的悟处,他有悟处,法喜充满。「有朋自远方来」,那你是学有成就,你的道德学问有成就了,有很多人慕名来访问你,来向你学习,这朋是学生,向你请教的,「不亦乐乎」。后面这一条难,「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条难。你道德学问成了,没人知道,没人知道你也不难过,也不后悔,一天到晚还是自得其乐,这个难,这不容易。所以你能不能做到?

《大学》的三纲八目,那三纲不得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纲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法身、般若、解脱,这是总纲领。从哪里学起?从知止,知止是定,知止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放下,从放下下手,所以它讲的是「格物致知」。物是什么?物是欲望,物欲;格,格是格斗,不是跟别人斗是跟自己,跟自己烦恼习气斗,要把自己烦恼习气放下,然后你才能够致知。你看看跟佛法讲的,佛法四弘誓愿,「烦恼无尽誓愿断」,那一条就是格物,「法门无量誓愿学」,就是致知,这儒跟佛讲的是一样,你应该怎么做法?所以今天读这些书,还是无从下手,原因在哪里?原因是我们基础教育没有学好,基础教育是《弟子规》。我们今天是多少年来的观察,发现我们的病根,所以要求同学们补习。应当是小时候学的,小时候没有学,现在补习,恶补,一定要在一、二年当中把它完成,往后那就一帆风顺,无论学儒、无论学佛,没有不成就的,所以这比什么都重要。

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十)(共一集) 2005/7/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