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快诵网
华严经快诵网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正法眼藏-白云禅师 佛祖十大弟子 释迦牟尼佛传 证严法师说故事
主页/ 佛本生故事/ 文章正文

何为辟支佛?浅析缘觉菩提之内涵

导读:何为辟支佛?浅析缘觉菩提之内涵本文为莲荷居士首发/独家稿件佛陀住世弘法四十九年,所说只唯一佛乘,不过为了利乐众生,依据众生根器,说声闻、缘觉、佛三乘菩提。前面文章中,小编莲荷分享了自己学习声闻菩提...
何为辟支佛?浅析缘觉菩提之内涵

本文为莲荷居士首发/独家稿件

佛陀住世弘法四十九年,所说只唯一佛乘,不过为了利乐众生,依据众生根器,说声闻、缘觉、佛三乘菩提。前面文章中,小编莲荷分享了自己学习声闻菩提中的感悟,知见粗浅,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今天开始,莲荷将分享缘觉乘的学习心得,如果对佛陀的说教,进行如实地思索探究,会发现佛法是非常严谨的,而且强调实证实修。声闻菩提的部分,以实证实修罗汉果为标志,那么缘觉部分呢?

这就要从辟支佛这个名相说起,辟支佛所修证的,也就是缘觉菩提的内涵,即透过因缘观的现前观察,进而了脱三界生死,出离苦海,这就是缘觉菩提修学的主要目标。声闻圣者常被称为小乘人,而辟支佛的证量显然是在小乘人之上的,但是又不及诸佛,所以我们姑且称他为中乘人,辟支佛是怎么来的呢?大概分成两种。

其一,在无佛住世之时,譬如释迦牟尼佛示现八相成道,于古印度成佛之前。有根器及福德极高的修行人,通过自己现前体察因缘观,进而悟道。这种人就被称为辟支佛,或者叫作独觉佛。他具有薄六尘、薄慈悲的特征,所谓薄六尘,即对世间六尘的贪著以经很淡薄,但是不及诸佛已经彻悟,完全破除了无明;薄慈悲,即辟支佛的慈悲心,也不及诸佛的慈悲心厚重,他的慈悲心算是比较低劣的。

同时,辟支佛因自参自悟,而得到解脱功德,所以他内心也没有亲近三宝的意愿,而是希望独自修行。佛经中说辟支佛,因过去与无量诸佛结缘,誓愿在无佛住世之时,成就辟支佛果。

其二,释迦牟尼佛住世时,他座下有众多的大阿罗汉弟子,他们依照佛陀的说教,以四圣谛为宗旨,以八正道为法门,观空蕴处界,在得到阿罗汉果后,并没有着急入涅槃,而是在修行中继续勇猛精进。这时,佛就为他们开示因缘观的道理,阿罗汉不只在声闻菩提中,做四圣谛的现前观察,而且更进一步从因缘观的角度,观察蕴处界的苦、空、无常和无我,进而成就辟支佛果位。

很多人可能会说,为什么佛陀不直接开示众生因缘观,反而先让他们证悟阿罗汉果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五浊恶世之中,众生对佛法的信心不坚固,而且害怕在修行中吃苦,所以佛陀先说声闻解脱道,让众生得以出离苦海。在实证了声闻菩提的基础之上,佛陀希望众生进一步开发智慧,那就是经由因缘观,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蕴处界。可以说这是由浅入深,层层增进的过程。

了解了辟支佛,再来看他所修行的缘觉菩提在佛法中的地位,阿罗汉常被称为小乘人,佛菩萨被称作大乘,所以称缘觉菩提为中乘再合适不过。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因缘观是辟支佛的修行法门,但是诸佛菩萨同样也要修证,也就是说成佛,必然要实证因缘观的任何一个分支。

这从反面说明,缘觉菩提的意涵深广,决不能用小乘佛法的名相来贬低它。经文中有个有趣的典故,舍利弗尊者在听闻佛陀开示因缘观后,经过思索,发现其中的道理不过如此。结果佛陀制止他,这句话在《法华经》和《华严经》中都有体现,佛言:“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诸增上慢者,闻必不敬信。”

佛陀是在强调佛法的高深难测吗?小编觉得并非如此,而是在制止舍利弗尊者的增上慢,因为想要对因缘观有究竟的了知,不但要现前对蕴处界的观察,更应该实证法界实相,所以真正能够究竟了知因缘观的,只有诸佛如来!

更多佛经解读、佛门典故,请关注莲荷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