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快诵网
华严经快诵网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正法眼藏-白云禅师 佛祖十大弟子 释迦牟尼佛传 证严法师说故事
主页/ 佛本生故事/ 文章正文

佛说:放不下执念,如何能放过自己?

导读:佛说:放不下执念,如何能放过自己?日行一善,一年行三百善,积善成德,改变命运。各位善友同修:大家早上好!这里是日行一善共修平台,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美好之旅。“智者无为,愚人自缚。”我们都...
佛说:放不下执念,如何能放过自己?

日行一善,一年行三百善,积善成德,改变命运。各位善友同修:大家早上好!这里是日行一善共修平台,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美好之旅。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我们都喜欢给自己的心灵套上枷锁,给自己的精神添加压力。放下不仅仅是一种心态的解脱,更是一种智慧的清醒。只有学会适当的放下,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宽容、更睿智。要知道,适当放下是为了拿起更好的东西。

心宽,天地就宽。

有个中年人难以忍受生活的压力,觉得生活太苦便想要寻求解脱的方法。于是找慈舟禅师求教。

慈舟禅师听后只给了他一个背篓,并指着前方的一条蜿蜒道路说:“每当你向前走一步,就弯下腰来捡一颗石子放在背后的篓子中,然后看看会有什么感受。”

中年人听话照做,当背篓里装满了石头的时候,禅师问他:“有何感受?”

中年人回答说:“感到越来越沉重。”

这时,慈舟禅师说:“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时,都背着一个空篓子。我们每往前走一步就会从这个世界捡一样东西,因此才会有越来越累的感觉。”

中年人不解,请教怎么才能减轻重负。

慈舟禅师反问:“你是否愿意将名声、财富、家庭、事业、朋友拿出来舍弃呢?”

中年人一言不发,低头沉默。

于是,慈舟禅师开释道:“一切皆有定数,想要的太多,相应的负担就会增多。只想得好处,而不想付出的事情是不存在的。你想要轻松,就要放下一些东西,如果不想放下,就要感受这份压力。”

慈舟禅师抛弃了对名声、财富、事业、家庭和朋友们的牵挂,从而获得快乐;是而中年人想要获得快乐,就应该放下对那痛苦的执着和怨念。

中年人听完之后,有所启悟。

放下有很多种,有彻底地放下,有适当地放下。参禅信佛的人是彻底的放下者,所以他们的心更加空明,对世事体察也更加深刻。普通人到不了那个境界,便只能退而求其次,做那适当的放下者了。

然而,放下并不等同于放弃,而是放下多余的、恶意的、悲伤的、不需有的事物。放下,是为了腾出更多的空间装其他必须的东西。放得下,才能再提起。

从前印度有一位修得五种神通的梵志,他很善于说法,就连阎罗王也来听法。

一天阎罗王听法后,却在一旁哭泣,梵志不解,问阎罗王为何哭泣。

阎罗王却说:“法师!您虽然善说法要,但是尚未得到漏尽通,生死还未了,几天之后,就会和我一样堕到地狱道来。”

梵志大惊,请求阎罗王明示如何才能解脱。阎罗王自认别无他法,建议他去请教

释迦牟尼佛,或许能得解脱之法。

于是梵志拿了两瓶花来供佛,佛陀看见他一进来,便说:“梵志,放下!”

梵志便放下了右手拿的花。

此时佛陀又说:“梵志,放下!”

他又放下左手的花。佛陀却再次说:“梵志,放下!”

梵志此时十分不解,纳闷地问道“我已两手空空了,为什么您还叫我放下呢?”

佛陀说:“我并不是要你放下手中的花,而是要你将你的六根、六尘、六识,全都放下。”

梵志终于听懂了佛陀的话,立刻通身放下, 顿证阿罗汉果位,解脱自在。

“一切法皆是佛法。”你在哪儿放下,就从哪儿拥有。

烦恼是与所拥有的东西同在的,拥有的越多,烦恼便越多。将那份烦恼看成是自然存在的不因为它们的到来而让自己陷入苦闷,便是另一种快乐。这也是放下的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