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快诵网
华严经快诵网
罗汉菜 隽永故事 禅是一枝花 小和尚的白粥馆 少林故事
主页/ 禅理故事/ 文章正文

佛教在唐朝:三次崇佛高潮,每次形式各不相同

导读:佛教在唐朝:三次崇佛高潮,每次形式各不相同佛教自从西汉末年从天竺(古印度)、西域逐渐传入我国的中原后,经过五、六百年的传播发展,到唐朝时达到了最鼎盛时期。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唐僧西天取经便是...
佛教在唐朝:三次崇佛高潮,每次形式各不相同

佛教自从西汉末年从天竺(古印度)、西域逐渐传入我国的中原后,经过五、六百年的传播发展,到唐朝时达到了最鼎盛时期。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唐僧西天取经便是取自唐朝初年玄奘取经的故事。

随着唐玄奘从天竺带回了大量的佛经,经过翻译后,佛教在唐朝先后出现过三次高潮,而且这三次高潮的表现形式也都不同,可谓各有特点。

唐初的两位皇帝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采用的基本还是尊道抑佛,因为在唐朝刚刚建立后,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恢复发展生产,因此不可能让脱离生产的寺庙、出家人增多。

武德七年(624年),太史令傅奕还上书唐高祖,建议禁佛,强迫僧尼还俗,生男育女,为国家种地当兵,唐高祖很同意这个建议。

唐太宗时期佛教最流行的宗派是净土宗。净土宗认为人成佛很容易,只要口念一声“阿弥陀佛”,慢则七天,快则一天,灵魂即可升入“净土”(指西方极乐世界)。

唐朝第一个崇佛高潮是出现在武则天时期。武则天正式称帝前两个月,天授元年(690年)七月,有个叫法明的和尚,他编撰了四卷《大云经》,并称:“太后(指武则天)乃是西天弥勒佛下世,应取代唐朝做天下主。”为武则天称帝提供了宗教依据。

于是,武则天当即下令将该经颁行天下,并在长安、洛阳以及诸州各建大云寺一所。武则天还耗费巨资在洛阳龙门雕造了著名的龙门石窟大佛,用以崇佛。

武则天时期盛行的佛教宗派又变成了禅宗。“禅”是静坐的意思,即提倡安心静虑的修行方法。禅宗改造了传统的佛教,废弃其违背儒家“孝悌”观念的戒律,强调孝是成佛的根本,也提倡为父母守孝三年,这使外来的佛教更适合中国大众。

当时的禅宗又分为南北两派,南派首领是慧能,他做的一首偈便是我们熟悉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认为佛并不存在于尘世,而是在人心里,只要诚心,谁都可以立即成佛,“心外无佛,我即是佛。”

唐朝崇佛的第二个高潮是在唐肃宗、唐代宗时期,当时盛行的宗派又变成了密宗(即密教)。密宗称其他宗派为显教,说显教信奉的是佛对一般俗人说的法,而密教信奉的则是佛对自己的眷属说的法,是“秘密真言”,所以密宗又叫真言宗。密宗修法的特点是要筑坛行巫术。

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在灵武即帝位的唐肃宗李亨梦想佛来保佑自己,就请密宗僧人不空和尚领着一百多名僧人住进宫中,晨昏念经,以为朝廷祈福。

后来唐朝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人力战乱兵,并请回纥援兵,收复了长安,唐肃宗却归功于不空和尚的诵经。后来的唐代宗同样崇信不空,朝廷遇有同回纥、吐蕃的战事,唐代宗就请僧众在宫里诵经。战事结束,即认为是僧众退兵有功。

由于唐朝的寺院享有免税特权,唐朝中期以后,随着藩镇割据开始,大量土地被兼并,导致农民逃亡出家为僧或投靠寺院做佃户的现象越来越多。

寺院甚至发展到了拥有自己的武装(僧兵),并不受官府的约束,一个寺院等于一个“佛国”。官府与寺院在经济、政治方面的利益冲突也开始尖锐起来。

因此,在会昌元年(841年),唐武宗李炎下诏废佛,规定长安留四寺,洛阳留二寺,大州留一寺,每寺留僧十人,其余寺院一律拆毁,僧尼一律还俗。此次废佛,全国共拆毁佛寺四千六百多所,拆僧舍四万多所,二十六万多个僧尼被迫还俗,连同获释的还有寺院的奴婢十五万人。

法门寺

唐朝后期,唐懿宗李漼又兴起了唐朝的第三次崇佛高潮。当时凤翔府(今属陕西省宝鸡市)法门寺珍藏有一块相传是释迦牟尼的手指骨,被视为佛门圣物。早前唐宪宗李纯曾耗资动众,搞过一次迎佛骨来长安的活动。

咸通十三年(873年),在唐末农民大起义的前夕,唐朝廷危机四伏,统治不稳,唐懿宗决定再迎佛骨,来为朝廷祈福。许多大臣表示反对,唐懿宗却说:“我能活着见佛骨,死而无憾!”

为此,唐懿宗下令广建佛塔,用华丽的锦绣,珍贵的金银玉器,制造和装饰了大批的香车、宝帐。当时长安至法门寺之间三百里的道路上,迎佛骨的车马昼夜不绝。佛骨被迎到长安,唐懿宗亲自出迎,向佛骨顶礼膜拜,将崇佛推到了最高潮。

次年,吹响唐朝灭亡的王仙芝、黄巢农民大起义爆发。

本文参考文献:《中国古代史常识》